一位在鋰電行業有著十幾年從業經驗的投資人士表示,電芯廠為了推廣市場用很便宜的價格發貨給PACK廠,PACK廠再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發給下游的終端產品廠商,或者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。PACK廠不會直接給電芯廠現金,于是就通過銀行兌票來進行擔保,PACK廠就相當于是把錢存在銀行投資或吃利息來獲得收益。簡而言之就是借雞生蛋。
對于這種情況,電芯廠也是無可奈何,因為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,你不這么做別人也會做,所以在同質化競爭的境遇下,延長賬期也成為行業的潛規則。
如果電芯廠真的是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,最受傷的就算材料企業了。電芯廠破產后所有的固定資產要進行評估,然后進行拍賣,拍賣所得再賠付給供應商。當然,如果電芯廠的設備都要到銀行抵押了基本上是要先還銀行的錢,供應商的錢更得往后靠了,能還多少,得靠運氣。
所以現在的材料供應商根本就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來應對賬期問題,只能自己睜大眼睛來觀察自己的客戶,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能做,一旦選錯的就只能怪自己倒霉了。
“當前解決行業賬期問題只能靠市場的洗牌,對于企業自身來講的話,要加強自律,有多大力氣使多大勁兒。”蔡棟認為,企業不要總想著空手套白狼的把戲。當然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要靠企業的自律根本就行不通,只能通過市場的洗牌來把不好的企業給剔除掉。